2008年7月2日水曜日

开复谈软件外包及软件安全

作者:ChinaByte 记者 宋保强 出处:ChinaByte[ 2003-11-05 10:17 ]
摘要:中国软件产业的路如何走?走印度外包模式?产业的发展切入点和突破点是什么?
--------------------------------------------------------------------------------
  ChinaByte特稿(记者 宋保强)中国的软件产业的路如何走?适合走印度外包模式吗?中国的软件产业的发展切入点和突破点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11月4日,借微软亚洲工程院成立的机会,记者专访了来京参加成立仪式的微软副总裁李开复博士。

  ChinaByte记者:李博士,你如何看待中国的软件产业?

  李开复:很多人爱拿印度和中国比。人力资源方面两边都很强,相对印度,中国很大的优势是本身有很大的市场。印度的IT技术、软件外包方面有很多中国学习的地方,这方面印度甚至可以说占据世界的第一位。但印度没有像中国这么健全的本地市场,印度的软件开发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但是并没有匹配的传统工业,而更多的是乡村。而中国有很多的传统产业,产业结构健全,很多产业也做得很出色。

  ChinaByte记者:你认为中国软件产业走印度外包模式适合吗?

  李开复:应该是双管齐下。

  一方面是做好已有的市场和产业。对于成功的传统产业,企业规模做大到一定程度,IT最大的贡献是提高它们的运作效率,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这也帮助了IT企业的成长。这样相互促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是发展外包。外包是更快地提升国内软件开发和外包管理水平的很好渠道。中国在软件管理方面和美国、印度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方面人才十分欠缺。中国不仅缺乏软件开发的管理经验,同时外包的项目管理也十分欠缺。

  不同于软件开发项目,外包项目具有项目周期短暂,市场来源于国外,顾客和开发团队地域上不在一起沟通困难,成本要求很高(与顾客所在本土竞争者比)的特点。这就要求外包企业处理好如下问题:

  第一是如何拿到项目。如果你让一个不懂美国商业文化的人去谈项目肯定不行。

  第二是外包的项目流程管理。这方面可以和美国或者印度的公司合作。

  第三是改变自己的管理思维方式。这改变起来很难,但不这么做根本就没有你的外包机会。

  ChinaByte记者:你认为中国软件产业的突破点在那里?

  李开复:在财务、管理、运作等应用类的软件方面,都是很好的方向。对于中国企业的要求,中国软件在中国市场具有很高的占有率是很合理的事情。

  对外,最终,从长期的眼光来看,中国将来将有潜力成为软件出口大国。90%以上的国家已经没有这个奢望了,从国际大的经济环境来看,中国成为软件外包大国是必然的事。理由很简单,不管怎么看,印度有个接近饱和的状态,每年印度毕业的计算机系大学生大约有5万个,求过于供,而中国不断提升的高等教育,软件学院的成功(我估计),再加上在中国的工作可能从基层做起,所以外包中国应是第二或者第三的选择。

  如果希望在这方面做得很好,第一步是把基础打好。利用外包多学习软件管理、集成的经验。

  第二步是挑选在中国开发是最合适的项目。例如移动软件,不管是手机上的或者服务器上的,针对手机服务的环境之下,因为中国的手机市场最大,手机必然走向数位化服务,将来会有更多更好的增值服务;而且像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愿意做具有非常大的投资,也更愿意尝试新的东西。我认为中国Mobile Software方面可能得到一些突破。在中国做得成熟生根后,逐渐推广到国外。日本的DoCoMo是个很好的例子。除了移动软件,网络游戏、传统工业管理软件、软硬件结合等都是中国有特色的领域。

  ChinaByte记者:你认为中国软件产业的突破点在于和某些行业结合吗?

  李开复:我认为应选一个中国处于世界第一或者一流的市场。在这个市场做个测试点,冒些风险,做些新的投资,不管这个投资是新的网上服务、手机软件甚至硬件也有可能。因为中国具有很大的市场,中国的软件商占有一个优势,先开发,先尝试,中国成功后自然推到国外。除此之外,为了铺好基础,中国公司也应该愿意借一些较基础的项目,例如软件测试。


ChinaByte记者:你如何看待做外包的打洋工看法?

  李开复:从印度的例子来看,Bill Gates从印度回来很有感触,世界上懂e-governments最多是印度的公司了。虽然没有能够赚取多大利润,印度从做e-governments过程当中学到很多,能从一个领域换到另外一个领域,一个国家换到另外一个国家。我个人估计印度的公司总有一天会成功地进入套装软件的。我认为这是对中国很好的启发。就算你不像我那么乐观,说是给别人打洋工,但学到一些知识总是有应用的地方。

  打一个比方,中国的毕业生到了外国的公司,其实对中国是很好的事情。他们在外包工作中提升了水平,这远远超过毕业生在一个落伍的机构。但外包也不能盲目一窝蜂地上,外包是一个慢慢扩张的过程。

  ChinaByte记者:你如何看待做外包对核心技术的担忧?

  李开复:相对可以说,外包才是市场真正需要的核心技术,有人说操作系统是最核心的技术,有多少外包的工作和有多少人需要的工作是操作系统的工作?大部分人需要的是财务软件、数据库合成等方面的工作,这些才是真的有市场价值的。

  我们不应该认为最大投资一定要适核心技术,最重要的还是最有市场价值的。当然也应该有最核心的技术,中国的高校和研究院可以做这方面的工作。真正接触市场的是最有市场价值的东西。
  看到中国登入太空都很兴奋,这是核心的技术。但是主体的投资仍应是针对市场价值(就像中国传统工业的投资要远远大于航天的研究)

  核心技术还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我是作研究出身的,大家都去做语音或操作系统的研究,而不去作真的用户今天最需要的应用软件,很多创造经济价值的机会就消失了。

  ChinaByte记者:从技术角度讲,你认为什么软件是安全的?

  李开复:任何一个软件我们都尽力做到最安全,很少有软件是100%安全的。在微软内部有一个系列的工作是怎样使软件做得更安全,应该说是多方面的工作,包括利用Internet进行实时修补的功能。开发软件的时候,我们有一套最好的技术,能够在甚至几十万行源代码的情况下证明这套源代码有某些property或者没有某些property。当然不能证明绝对没有漏洞,但是可以证明没有某些方面的问题,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没有问题。另外还有一整个系列开发中避免这种安全问题的技术,我们逐渐转移给合作伙伴。最后我们和硬件厂商合作,希望做出没有安全问题的软硬件的结合。

  ChinaByte记者:从技术层面讲,达到什么方面要求和层次你认为是安全认可的?

  李开复: 我们靠测试和自动工具,从测试的人员,从自动测试的工具、从用户使用的自动实时回馈,我们可以有一些安全指标来衡量软件的安全性。
  自从比尔盖茨先生推出“高可信度计算”的想法,我们对这些数目有非常高的要求,希望能够做的更完善。而且刚才讲的心得和工具将尽快地转移给和我们合作的每一个政府,让他们能够把握的技术,用我们同样的工具,得到我们拥有的信心。

  ChinaByte记者:微软现在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政府共享源代码,但对于数量巨大的源代码,你如何认识技术上掌握的可行性?

  李开复:数量越大,花更多人力才能把握得住。我需要重点说的是,微软愿意开放源代码,表示对代码有相当高的信心,我们也做了非常高的测试。开放源代码之后,如果这个问题对某个国家很重要,它可以有更多的人员来看源代码。

  另外,并不只是公开源代码,而要求你一行一行的看。我们有很多工具对源代码进行搜索、查询、模拟。实际上任何一个公司不能对任何一个大的源代码做100%的保证,但我们的信心非常高才敢做这样的事情。微软收购了很多拥有数十万行源代码的公司,把它们的代码集成到我们的软件里,我们的流程和工具给我们高可信度的信心。(完)

0 件の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