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8日金曜日

道字含义

道字的日语解释:

方法,道理,道徳.
[医~]医術.
[养生之~]養生の道.
[孔孟之~]孔孟の道.

ほうほう はうはふ 【方法】<
ある目的を達するためのやり方。しかた。手段。

方法論
自分の方法論を確立する
-----------------------------------------------------------------------------------------------------------
道的含义

道的含义需要定义,但是定义的人需要是你自己,世界体系不同造成每个人的观念不同,
你很难想像纯粹中国古文化环境下的道教徒向纯粹中世纪基督教徒解释什么是“道”。
但是对于中世纪的基督教徒而言,他们的“道”就是“相信基督”“相信救赎”。
但是三清士绝对无法认为基督教徒的“道”是正确的,其实/无论是什么“道”,归根结底都是一种自己可以认同的理念。
这样//道的含义就太多了。唯有自己的定义才可以获得自己内心精神世界和自己世界体系的认同。
不过我自己给自己定义的“道”是“自己的世界”。建议你自己试着定义“道”
参考资料:郝良杰先生语////

人世间正确的法则与规律就是道。遵循它就是正道。至于道在哪里?古代圣贤总结了很多,在书中。因此,对于圣贤书,总是开卷有益的。
每读一次,修养一点。就会使自己更接近天道。

道可道,非常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好像就是宇宙的规律。

道是存在于客观世界的不以人意志为改变的超自然的东西,人们只能感到它的存在,但没有人能说出它的本质.
因为人一旦说出他认为的道的本质,道已经改变了、发展了、变化了。所以老子这位提出“道”的人也说不清它的正确含义。

“道”属于人类,是人想出来的,所谓“人道”
“道”属于非人类,是非人的作为,所谓“非人道”
所以何为“道”--“道”即是“道”

(1)梵——遍存万有的非人格灵性;(自然大道)
(2)超灵——至尊寓居于众生心中;(圣灵)
(3)博伽梵——至尊人格神首圣主奎师那。(上帝)
梵=道

道本无意
人其分别之心
--------------------
《常清静经》---全真 王重阳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
大道无名,常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
降本浊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 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忧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 起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 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 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三者即悟,唯见其欲。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即无,无无亦无,无无即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即不生,即是真静。
真常应物,真常得 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即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
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
即惊其神,即著万 物;即生贪求;即生探求,既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

道的起源和含义

《中国神话哲学》一书谈到“道”的起源时说:道至少有两个不同的来源,其一是现实取向的来源,道的本意指日常经验中的道路,这是儒家思想中的道的来源。 其二是神话取向的道的来源,道指的是由太阳及其运动所体现的一般法则或原理___循环往复。这是道家哲学中的道范畴的由来。作者从神话原型的角度,分 析了道的诸种特征与神话原型的关系。这是道的来源问题的最新观点,对于我们讨论道的来源有极为重要的启示作用。

   笔者认为,两个来源其实都是流,不是源.它们有共同的起源,那就是神话思维或原逻辑思维。现实取向和神话取向是后来分化的结果。这从分析"道"字的字源 可以得知。据学者研究,道可能来源于甲骨文里的()字,(参见<一分为三>)从字型看,中间的空隙处很象道路,而线条部分象是两个人向背而 行。按着一般规律,线条部分应该是文字,空隙部分不是文字,或许这个字的情况特殊吧。两者都有意义。金文中发展了线条部分的含义,把此字变成从行从首的样 子,象是人在行走。人的行走离不开道路,于是动词行走变成了名词道路。这些都是我们后来人的看法。当时的人或者更早期的人与我们的看法是不同的。列维- -布留尔在其《原始思维》一书中有一些观点对于我们的研究具有指导性。他认为,没有什么东西是脱离神秘性质和神秘属性的,被思维的集体表象(包括语言) 没有逻辑的特征,它们不是真正的表象。在他们的表象中,每一事物都不是我们认为的那样。这些表象受互渗律的支配,即在他们的表象中既有日常经验的因素, 又有神秘的因素。两种因素是混而为一的。没法对两者作出区分,对原始人来说,没有那个现象只是现象,没有那个符号只是符号,没有那个词只是词,任何表 象都包含自己的神秘力量。这种特征肯定在语言中得到某种程度的反映.神秘力量不仅为专有名词所固有,而且也为其他一切名词所固有。语言可以确立互渗,也可 以破坏互渗。我们可能认为,甲骨文的时代已不是原始社会,原始思维的规律对分析甲骨文不适用。布留尔可能估计到会有这种怀疑,他在另一处又说,神秘因素 不会因社会的进步永远弱化下去。原始思维即使在变得能够接受经验的教训时,在长时间里,思维仍然是原逻辑的。并在大多数观念中保留着神秘的痕迹。神秘属 性仍然为人和物所固有。最后,关于概念,他这样说:概念仿佛是它的先行者___集体表象的“沉淀”,它差不多经常带着或多或少的神秘因素的残余.(《原 始思维》446)  根据布留尔的见解,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一些学者对道的分析所凭借的是后来人或现代人的观点,没有看的最初的“道”字中的神秘 因素或神秘力量。其观点是完全现实取向的:道就是道路,而且是人行走的道路。可是,事情并不那么简单,不要忘了,那时的人们并不象我们这样思维。
  根据布留尔的原则,笔者认为,甲骨文中的那个字即后来的“道”字,不仅指人行走的道路,同时也指太阳神行走的道路。当时的人们是不把两者区分开来的。人 和神是混为一体的。由于受互渗律的支配,人们觉得,人在行走时,太阳神也在行走。道的表象把两者合而为一了,既有表示人行走的线条部分,又有太阳神行走 的空隙部分。而空隙部分恰好是个空心的“十”字,它所象征的正是太阳由东而西(含由南而北)运行的轨道.因此也象征太阳本身。在古人看来,他们行走 的道路与太阳神行走的道路二者是统一的,是互渗的.甲骨文形成于殷商时代,殷人的至上神恰好是帝或上帝,即太阳神。甲骨文的“道”字肯定包含了那时的人们 对上帝崇拜的神秘因素。金文中的"道"字“从行从首”或“从行从首从止”,同样包含着神秘因素,“首”不仅是指人,同时也是指太阳,现在北方人称太阳为 “日头”或“日头老爷”,把“日”和“头”联系起来的最好的例子,道的演化过程中,“互渗律”一直在起支配作用,道的各种用法都或多或少的包含着神秘因 素,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文化的比较研究也证实了上述看法,与中国哲学最高范畴“道”相当的是西方哲学的“罗各斯”(logos),崐它有许多含义,诸 如尺度,说明,解释,原理,主题等等,基本含义是言谈。这些用法都崐不能回避它的原始用法的神秘性。logos的产生过程能说明这一点。过程是这样的:海 神(人格化)____混沌(半人格化)___水(非人格化)____火.作为宇宙本原,法则和规律的logos概念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抽象出来的.最后抽 象为火是很自然的.西方的语言符号“o”的原型是太阳,“logos”一词中用了两个“o”,无疑包含着对太阳的崇拜。顺便提一下,汉字中的“走” 字,<说文解字>解释说,从夭从止,义即屈足,原意是“跑”。后来变成了现在的“走”字。走的上方是个“十”字,它是太阳的符号,这个符 号指的不仅是指人,也指太阳。有趣的是英语中的“road”含有道路,方法,手段等多种用法,词中也有象征太阳的符号“o”。另一个词“round”有几 种用法,作形容词用时,有园形的,球形的含义;作名词用时,指的是园形物,球;作动词用时,指的是弄园和完成等,这些都与太阳神的形态和运动有关。 
  后来,道的神秘因素被天道观发展了,老子继承了神话取向的方面,改造了天道观,抛弃了其中的宗教神学因素,保留了道的高度抽象性概括性。老 子的"道"是混沌创世神话的理论抽象。因此道可以与混沌认同,现代混沌理论所描混沌现象与"道"有很多相似之处。儒家的道是后来出现的,它发展了现实 取向的方面。但是,它也同样包含着神秘因素。这一点是不能怀疑的。
道的含义有以下几个层面:

   道是过程。这是道的第一层含义。道不仅是对万事万物的系统性、整体性的概括,而且是对万事万物发展过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道不是一种静态的形而上实体, 而是一个过程。道的过程性表现为道生万物的过程,即老子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道转化为一,一转化为二,二转化为三,三 转化为万物。在这一过程中,道循环往复,“周行而不殆”,它的运动周期是“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它逐渐的离开,离开得越来越远,远到一定程度又返 回来。万物又复归于道。道的过程性是由只能用混沌理论说明的各种关系构成的,因此,道也是关系。
  道是本原。这是道的第二层含义。道是天地 万物之母,无和有都来自道,是道的不同角度的名称。这是最为玄妙和深奥的。道是万物的本体和来源。天地万物都是由道演化而来。道作为本原,是混然一体的东 西。老子指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就是说,道是天下万物 的本原,这里“始”、“母”、“根”、“门”等等都含有本原的意思,但是,它们有层次的区别。作为本原,它具有唯一性,它无前无后,无上无下,“吾不知谁 之子,象帝之先”,它象是在天帝的前边,然而在它之前却没有什么存在。“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在没有天地之前,它就存在了。作为本原,它是物质的东 西,“道之为物,惟恍惟忽,其中有物,其中有精,”

道是规律。这是道的第三层含义。道是物质运动的规律,道是天地万物变化的终极原因。老子指出,“道者万物之奥”,就是说,道是万事万物运动的规律。道是普 遍存在的,“大道泛兮”,道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万物从道起源,又回归于道,“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复命曰常”,返回 本性是事物发展的永恒规律。作为规律的道,是看不见,听不着,摸之不得的。所谓“夷、希、微”,它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但是一切都受到它的支配和制 约。道的规律是不可抗拒的,不能违反的。只有遵循道的规律,坚持“无为”的原则,才能把事情办好。否则,“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违背了规律 要受到规律的惩罚,下场是极其可悲的。  
  道是法则。这是道的第四层含义。老子把道视为必须遵循的法则,他说,“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 于道”,他要求人们要坚持,遵循道的法则。又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意思是要遵循古代的法则,驾驭现实的实有,以认识历 史的规律,这就是遵循道的法则的具体表现。废弃了这一原则,有了仁义,“大道废,有仁义”老子主张“唯道是从”,“贵食母”,即是要坚持道的法则,按道 的法则做事。道也是观察事物的永恒法则。“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就是说老子自己就是用道的法则观察万事万物的, 给人们作出了榜样。老子认为,人们对道的法则的态度是有区别的。“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上等人能够坚持道的原则,而且身体力行。至于其他人,肯定是相 形见绌了。“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坚持道的原则的人,才能把自己有余的奉献给社会。是否按道的原则办事,结果是不一样的。“天下有道,却走马 亦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坚持道的原则,天下和平安定,放弃道的原则,则会陷于兵荒马乱之中。按道的法则去作,道会成全你的,“同于道者,道亦乐得 之”。最后,道的原则是最高原则,而且有很高的价值,“天之道,利而不害”。
-----------------------------------------------------------------------------------------------------------
道的含义

作者:左晶晶

道教的信仰作业

道的含义

(1)道的初义

「 道 」 这 一 概 念 , 很 久 前 就 已 出 现 。 不 过 , 它 开 始 时 并 不 是 哲 学 范 畴 。


道 原 指 人 走 的 道 路 : 古代 的 字 书 < 说 文 解 字 > 注 释 道 字 , 说 : 「 所 行 道 也 , 一 达 之 谓 道 。 」 意 思 道 本 来 是指 人 所 走 的 路 。 路 有 许 多 种 , 有 分 岔 的 路 , 有 四 通 八 达 的 路 , 只 有 沿 一 个 方 向 延 伸的 路 , 才 被 称 为 道 。 因 此 , 从 它 的 原 意 又 引 伸 出 规 则 、 规 矩 等 含 义 。 比 如 , 天 体 运行 , 有 一 定 的 常 规 , 这 就 是 所 谓 「 天 道 」 。 春 秋 时 期 , 还 有 「 天 道 煌 煌 , 日 月 以 为常 」 的 说 法 , 意 思 天 体 的 运 行 路 线 非 常 清 楚 , 它 可 以 用 日 月 的 运 行 轨 迹 加 以 考 察 。不 过 当 时 在 天 道 的 概 念 中 又 加 入 了 规 则 一 类 比 较 抽 象 的 含 义 , 便 具 有 了 「 规 律 」 的意 思 , 天 道 一 词 逐 渐 变 得 丰 富 , 渐 渐 离 开 了 初 义 , 更 多 地 指 自 然 的 确 定 不 移 的 法 则、 规 律 、 原 则 。

(2)老子对道的创造性运用


道 这 一 范 畴 得 到 深 刻 的 阐 释 , 是 从 老 子 开 始 的 。 老 子 将 道 做 为 自 己 思 想 体 系 的 核 心 范 畴 , 他 所 创 立 的 学 派 因 此 称 做 道 家 。


《 老 子 》 一 书 首 先 系 统 地 阐 述 了 「 道 」 : 老 子 姓 李 名 耳 , 是 我 国 春 秋 时 代 人 , 他 曾 留 下 一 本 约 五 千 字 的 书 , 分 上 下 二 篇 , 人们 称 它 为 《 老 子 》 , 唐 朝 以 後 被 尊 为 《 道 德 真 经 》 。 在 这 本 书 中 , 道 被 用 来 指 称 世界 的 本 原 , 因 而 成 为 最 高 最 终 极 的 范 畴 。 老 子 认 为 , 道 , 是 个 混 然 未 分 化 的 整 体 ,先 於 天 地 就 存 在 ( 「 有 物 混 成 , 先 天 地 生 。 」 ) 。 它 是 天 地 和 一 切 的 派 生 者 。 他 对道 的 种 种 特 徵 , 作 了 全 面 阐 述 。 他 的 思 想 被 後 继 者 所 继 承 , 并 且 作 了 更 多 的 发 挥 。在 先 秦 和 以 後 的 时 代 , 历 代 道 门 先 哲 对 老 子 的 学 说 作 了 各 种 各 样 的 探 讨 , 仅 注 释 《老 子 》 的 著 作 便 超 过 一 千 种 , 另 外 还 有 从 他 的 思 想 出 发 的 大 量 论 著 。 因 此 , 关 於 道的 论 述 十 分 丰 富 多 采 。

(3)道体 - 道的主要内涵


道 的 内 涵 : 首 先 , 道 是 永 恒 存 在 的 世界 本 原 : 它 在 时 间 和 空 间 上 都 是 无 限 的 。 老 子 说 : 有 一 样 混 然 一 体 的 东 西 , 早 於 天地 就 存 在 。 它 空 寂 无 声 又 没 形 质 , 它 独 立 长 存 决 不 衰 竭 , 不 断 地 循 环 运 行 永 不 止 息。 可 以 做 一 切 事 物 的 根 源 。 ( 《 老 子 》 第 二 十 五 章 : 有 物 混 成 , 先 天 地 生 。 寂 兮 寥兮 , 独 立 而 不 改 , 周 行 而 不 殆 , 可 以 为 天 下 母 。 ) 它 是 那 样 古 老 , 又 与 众 不 同 , 因此 根 本 就 没 有 名 字 , 也 不 能 用 通 常 的 名 称 去 指 称 它 。 不 过 为 了 表 述 它 , 不 得 不 给 它一 个 名 字 , 叫 做 道 , 也 可 叫 它 为 「 大 」 。 另 一 个 道 家 理 论 家 庄 周 也 在 《 庄 子 。 大 宗师 》 中 说 : 「 道 是 真 实 可 以 徵 信 的 , 却 没 有 作 为 也 没 有 形 质 , 可 以 心 传 而 不 能 口 授, 可 以 获 得 它 却 不 能 见 到 它 。 它 自 己 做 自 己 的 本 根 , 没 有 天 地 以 前 , 从 来 就 存 在 著, 它 产 生 了 鬼 神 和 上 帝 , 生 成 了 天 和 地 , 它 处 於 太 极 之 上 却 不 算 高 , 在 全 部 空 间 之下 , 却 不 算 深 , 先 於 天 地 存 在 却 不 算 久 远 , 自 从 上 古 就 已 有 它 却 算 不 得 老 。 ( 夫 道有 情 有 信 , 无 为 无 形 , 可 传 而 不 可 受 , 可 得 而 不 可 见 , 自 本 自 根 , 未 有 天 地 , 自 古以 固 存 , 神 鬼 神 帝 , 生 天 生 地 , 在 太 极 之 上 而 不 为 高 , 在 六 合 之 下 而 不 为 深 , 先 天地 生 而 不 为 久 , 长 於 上 古 而 不 为 老 。 ) 这 些 都 说 明 , 道 本 身 是 它 存 在 的 根 源 , 它 是最 初 又 是 最 终 的 存 在 物 , 在 时 间 上 说 它 是 无 限 。


道 是 无 所 不 在 : 上 面 的 论 说 也 涉 及 到 空 间 : 据 庄 子 的 观 点 , 道 在 空 间 上 也 是 无 限 的 。 古 人 所 说 的 六合 , 指 四 方 加 上 上 、 下 , 实 际 上 包 括 了 全 部 空 间 。 道 既 在 六 合 之 下 , 也 说 意 味 著 ,它 是 超 越 空 间 的 无 限 大 。 在 此 之 前 , 老 子 就 说 过 , 道 泛 滥 在 我 们 周 围 , 没 办 法 分 出这 它 是 在 左 还 是 在 右 。 道 , 是 一 个 绵 绵 不 绝 的 存 在 物 , 想 要 去 迎 接 它 , 却 看 不 到 它的 头 , 想 要 跟 随 它 却 又 找 不 到 它 的 尾 。 总 之 , 道 无 所 不 在 , 却 不 限 定 在 任 何 一 个 有限 的 区 域 。


道 体 是 无 : 其 次 , 道 是 无 , 是 没 有 任 何规 定 性 的 存 在 : 道 的 超 越 性 , 无 限 性 , 决 定 了 它 与 一 切 有 形 有 质 有 具 体 时 空 位 置 的事 物 不 同 。 具 体 事 物 都 有 确 定 的 规 定 性 。 道 却 不 同 , 它 是 无 形 无 象 , 不 具 备 任 何 具体 规 定 性 的 。 它 是 纯 粹 的 虚 无 。 《 老 子 》 开 宗 明 义 第 一 章 就 说 : 道 , 它 无 名 , 是 天地 的 始 祖 。 也 就 是 意 味 著 , 道 本 来 没 有 名 号 。 又 说 , 看 它 不 见 , 可 称 它 为 夷 , 听 它不 见 , 可 称 它 为 希 , 摸 它 不 著 , 可 称 它 为 微 。 这 三 者 , 没 办 法 追 问 出 究 竟 , 所 以 它是 一 个 混 然 的 统 一 体 。 它 的 上 面 没 有 光 亮 , 下 面 也 不 晦 暗 。 它 绵 绵 不 绝 , 不 可 名 状, 仍 然 可 以 将 它 归 结 为 「 无 物 」 。 这 就 叫 做 没 有 形 状 的 形 状 , 没 有 物 体 的 形 象 , 它就 是 「 惚 恍 」 。 ( 第 十 四 章 : 视 之 不 见 名 曰 夷 , 听 之 不 闻 名 曰 希 , 抟 之 不 得 名 曰 微。 此 三 者 不 可 致 诘 , 故 混 而 为 一 。 其 上 不 皦 , 其 下 不 昧 , 绳 绳 兮 不 可 名 , 复 归 於 无物 。 是 谓 无 状 之 状 , 无 物 之 象 , 是 谓 惚 恍 。 ) 这 说 明 , 道 是 无 形 无 象 , 人 的 感 官 无法 把 握 的 。 老 子 说 : 天 下 的 万 物 都 是 从 「 有 」 生 成 的 , 但 「 有 」 却 是 从 无 生 成 的 。他 说 的 无 , 也 就 是 道 。 其 它 道 书 中 也 往 往 用 「 无 」 、 「 虚 」 等 等 指 称 道 。 总 起 来 说, 道 的 本 身 是 无 名 , 无 形 , 无 物 , 是 无 , 是 虚 。 这 就 是 道 体 。


道 化 为 神 : 再次 , 道 的 化 身 就 是 尊 神 : 道 是 虚 无 , 但 又 具 有 神 性 。 它 分 散 时 是 无 形 无 象 的 气 , 聚集 起 来 便 是 神 。 在 道 教 中 , 老 子 就 是 这 样 的 神 。 东 汉 时 的 《 老 子 圣 母 碑 》 说 : 「 老子 , 道 也 。 」 张 道 陵 所 创 立 的 正 一 盟 威 道 则 明 确 说 : 道 就 是 一 , 一 散 形 为 气 , 聚 形为 太 上 老 君 。 太 上 老 君 , 是 道 教 中 对 老 子 的 尊 称 。 道 教 最 高 的 神 灵 有 三 位 : 天 宝 君又 称 元 始 天 尊 , 灵 宝 君 又 称 太 上 大 道 君 , 神 宝 君 又 称 太 上 老 君 , 他 们 都 是 道 的 化 身, 也 就 是 说 全 由 一 气 所 化 。 《 九 天 生 神 章 经 》 介 绍 三 位 尊 神 的 来 历 说 : 天 宝 君 是 大洞 尊 神 , 天 宝 丈 人 是 他 的 祖 气 , 丈 人 是 混 洞 太 无 元 高 上 玉 虚 之 气 九 万 九 千 九 百 九 十亿 万 气 , 後 来 在 龙 汉 ( 劫 名 , 天 地 自 形 成 到 毁 灭 一 次 称 一 劫 ) 元 年 化 生 天 宝 君 ; 灵宝 君 是 洞 玄 尊 神 , 灵 宝 丈 人 是 他 的 祖 气 , 丈 人 是 赤 混 太 无 元 玄 上 紫 虚 之 气 九 万 九 千九 百 九 十 九 万 气 , 後 来 在 龙 汉 开 图 时 化 生 灵 宝 君 ; 神 宝 君 是 洞 神 尊 神 , 神 宝 丈 人 是他 的 祖 气 , 丈 人 是 冥 寂 玄 通 元 无 上 清 虚 之 气 九 万 九 千 九 百 九 十 万 气 , 在 赤 明 ( 劫 名) 元 年 化 生 神 宝 君 。


人 得 道 、 可 为 神 : 道 能 化 生 为 神 , 人 能 够 修 道 、 得 道 , 那 麽 也 能 变 成 神 。 人 变 的 神 , 称 为 仙 , 或 神 仙。 人 人 都 可 以 修 道 , 也 都 有 成 仙 的 可 能 。 这 样 , 道 教 的 神 仙 系 统 是 一 个 开 放 的 数 量无 限 的 体 系 。

(4)道体 - 道的主要功能


道 体 虚 无 , 但 却 是 整 个 世 界 的 本 原 , 是 一 切 运 动 包 括 宇 宙 演 化 的 推 动 者 。


大 道 有 生 化 功 能 : 《 老 子 》 说 : 道 无 名 却 是 天 地 的 始 源 , 它 又 有 名 , 是 万 物 的 母 亲 。 (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 ) 又 说 : ( 无 名 和 有 名 ) 这 两 者 , 本 来 是 同 一 个 东 西 , 显 示 出 来便 有 了 不 同 的 名 称 。 就 共 同 而 言 , 它 们 称 之 「 玄 」 , 玄 奥 又 玄 奥 呵 , 它 是 一 切 变 化的 总 门 。 ( 此 两 者 , 同 出 而 异 名 。 同 谓 之 玄 , 玄 之 又 玄 , 众 妙 之 门 。 ) 《 太 上 老 君说 常 清 静 妙 经 》 则 说 : 大 道 无 形 , 生 育 天 地 。


道 无 为 而 无 不 为 : 道 的 生 化 功 能 , 并 不 表 现 在 它 在 那 里 发 号 施 令 。 它 并 不 作 为 , 只 是 让 万 物 各 遂 其 性, 自 然 而 然 地 生 长 发 育 , 从 无 而 有 , 又 从 有 而 无 。 这 就 叫 做 无 为 。 一 切 事 物 都 有 始有 终 , 其 功 能 都 要 通 过 一 定 的 作 为 来 实 现 。 但 正 因 为 此 , 其 功 能 都 是 有 限 的 , 不 可能 长 久 坚 持 , 老 子 说 : 大 风 不 会 吹 上 整 天 , 骤 雨 下 不 了 一 个 晚 上 。 天 地 的 作 为 尚 且不 能 持 久 , 何 况 人 呢 ? ( 飘 风 不 终 朝 , 骤 雨 不 终 夕 。 孰 为 此 者 ? 天 地 。 天 地 尚 不 能久 , 况 於 人 乎 ? ) 大 道 则 不 然 , 它 让 万 物 生 化 , 而 自 处 一 无 为 的 境 地 , 永 远 不 会 枯竭 。 因 此 老 子 才 说 : 道 常 无 为 而 无 不 为 。 大 道 生 化 一 切 , 却 不 去 占 有 它 们 , 成 就 一切 , 却 从 不 踞 为 己 功 。 学 道 行 道 者 , 也 应 当 效 法 大 道 , 做 到 清 净 无 为 。


道 的 运 动 规 律 是 走 向 反 面 : 老 子 的 道 论 中 有 十 分 丰 富 的 辩 证 法 思 想 。 他 认 为 , 道 处 於 不 断 的 循 环 运 行 之 中 ( 周行 ) , 道 运 动 的 规 律 是 不 断 走 向 自 己 的 反 面 ( 反 者 道 之 动 。 ) 他 认 为 , 像 有 、 无 ,高 、 下 , 长 、 短 , 前 、 後 等 等 都 是 相 对 比 相 联 系 而 存 在 的 , 祸 与 福 相 互 倚 伏 , 相 互转 化 。 转 化 的 那 一 关 节 点 ( 极 ) 谁 能 掌 握 呢 ? 难 道 没 有 个 正 常 的 情 况 吗 ? 正 常 的 又会 变 面 成 不 正 常 , 好 的 会 变 成 不 好 的 。 ( 孰 知 其 极 ? 其 无 正 ? 正 复 为 奇 , 善 复 为 妖。 ) 这 些 深 刻 的 思 想 , 不 仅 被 道 门 所 继 承 发 展 , 而 且 对 整 中 国 哲 学 产 生 了 深 远 的 影响 。 道 家 的 後 学 在 老 子 思 想 的 基 础 上 , 又 概 括 出 「 极 而 反 , 天 之 道 也 」 一 类 命 题 ,成 为 中 国 人 观 察 事 物 的 至 理 名 言 。 与 此 相 联 系 , 道 家 又 认 为 , 柔 弱 可 以 胜 刚 强 。 老子 说 ∶ 柔 弱 , 是 道 的 功 用 。 ( 柔 者 , 道 之 用 。 ) 他 比 喻 说 , 天 下 最 柔 弱 的 莫 过 於 水, 但 水 攻 击 坚 强 的 东 西 , 没 有 东 西 能 胜 得 过 它 。 所 以 说 天 下 最 柔 弱 的 , 可 以 在 最 坚硬 的 东 西 中 自 由 来 往 。 ( 天 下 之 至 柔 , 弛 骋 天 下 之 至 坚 。 ) 谦 下 、 柔 弱 , 是 道 教 方法 论 和 待 人 接 物 的 基 本 原 则 , 也 是 基 本 特 点 。
-----------------------------------------------------------------------------------------------------------

道的含义

《大道行——访孤独居士王力平先生》
“先天大道,无形无象,无始无终,不可名状。强名道字,
寓义玄蕴。这道字,先写两点,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似太极
阴阳相抱。这两点,在天象日月,在地喻水火,在人为双目,
于修炼之时如回光返照。两点下写‘一’字,这‘一’则寓一切。
下面再写‘自’字,即自身,即天地日月万物都汇集于自己身
上,道不离自身也。上下相合组成一个‘首’字,首就是头,意
谓修道是天下第一件要事.好事。最后写这‘走’字,走即行,
让周身法轮自转,道行自身,道行天下。这就是‘道’字的含
义。”

0 件の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