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一千万东京人究竟去哪里”这一主题上,说说其中的各种因由。我带着这一问题请教了那些日本朋友。他们的回答让我着实大吃一惊。他们说,大部分日本人在5点下班之后基本上都还会加班,那些早上拥挤不堪的上班族就被分流了,所以我在任何时间回家的路上都可以那些正下班赶回家的日本人。这些人回家之后一般都累得不行,拉上窗户睡觉了。而那些虽疲犹健的白领则还会上那些居酒屋喝上两杯,继续讨论有关工作的事情,然后赶上最后一班地铁醉醺醺回家。这些勤奋的日本阿信们最大的欣慰则是回家之后看到熟睡的孩子。不过,尽管如此折腾,第二天早上日本人又像钟表一样准时地出现在地铁车站,挤上像沙丁鱼罐头一般的车厢,开始一天漫长的工作。
日本人的加班(日本人自己成为“残业”)和死板,在世界上估计和他们的富士山一样有名,成为日本人的一些标志性特征。不管我们是不是带着感情的有色眼镜去透视他们,也不管那些曾经几次打败日本的美国人是如何傲慢地指使日本人,最后都会为日本这个勤奋的民族而赞叹不已。一直以旁观、冷静的笔调观察日本的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佛雷德·阿伊哈特,趾高气扬地来到日本,最后在离开东京的前夕,曾留下这么一段话来描写他眼中的日本:“的确,有时候日本社会的变化会让美国人大吃一惊。总而言之,这里的人还是勤奋的,学生努力学习,路上也没有乞丐”。傲慢和由衷的敬佩并存。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人都为了生活而工作,而唯独日本人则认为,他们是为了工作而生活。2000年,日本首相小渊惠三突然昏迷不醒,继而不治身亡。试想,哪个国家的首脑还会有如此工作的“待遇”。后来,大家才发现小渊生前每天超负荷工作15个小时,而且几个月都一样,中间没休息日。注意,如果一天是15小时的工作时间,剩下还有多少的休息时间呢?怎么也达不到中国人所说的八小时正常休息时间①。对于这一点,我还专门向早大的一些教授和博士考证过,在我这一专栏的其它文章中也有些提及。白木教授,和我在浙大的王老师素有交往,正在江浙地区做一些国际劳资关系的实地调研工作。我也正好是土生土长的浙江人,所以无论是在研究工作,还是日本人所重视的人际关系上,他都会约我去他办公室交谈几句。有次闲聊的时候,偶尔提起我那老师的勤奋程度:年纪都快六十的人,精神抖擞,每天工作到凌晨一、两点才休息,早上七点就起来工作,一天也就五六个小时的睡觉时间,甚是敬佩。没想到,白木教授微笑地对我说,和我一样,我每天也就四五个小时,而且我也知道早大有很多这样勤奋的教授。虽然很不好意思地夸了他们几句,但心里仍是不太服气,人怎么可能在如此工作强度下生活呢?后来,我也问了办公室秘书Suzuki小姐和Wajima博士,这才确信白木所说非虚。而且,每次当我看到和岛和宫野这些博士一脸疲惫的神色,就可以想象他们晚上一定又是加班到很晚。实际上,我每天回家的时候都看到楼上他们的办公室灯火通明,仍然在挑灯夜战中。相比之下,真的是自愧不如!
据说,日本人偏好加班有几个原因:一个是因为如果早回家,会被家里人瞧不起,认为他不被领导重视或者和同事关系不太好。再者,也是因为家里的空间非常狭小,回家了和成天在家的老婆也没有任何共同语言,还不如呆在办公室或者去酒馆喝上两杯。其次,日本人平常除了工作还是工作,没有什么爱好,与其待在家里无聊,还不如待在办公室做点工作。最后,加班不仅能得到额外的加班费,而且还能得到一个勤奋工作的好名声。听说一般日本人每月加班时间通常超过了40小时,他们收入的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加班费,而且这部分钱一般不会被老婆没收统管的。有的日本人为了拿到加班费,甚至拒绝提升到经理的职位上,因为一旦提升到经理职位上,即使加了班也不再有加班费。尽管这些也是对日本人加班的一些解释,但仍都是一些蜻蜓点水式的见解而已,还没有讲到最主要的直接原因。我觉得,日本人偏好加班,关键还在于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尽管日本这个国家也是非常崇尚强者的社会文化,但是在工作中看中的也不仅仅是结果,对于中下层的职员来说,更重要的还是工作的态度。这一社会惯例大大激发了普通日本人的工作热情。就拿日立公司为例,以前员工的考评体系,主要依据的就是员工的工作态度而不是业绩,而加班恰恰是工作态度的一个明显体现。最近几年,日立公司史无前例地对员工考评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革,尽管考核员工改成了60%看态度,40%看业绩,但仍然可见态度是评判一个员工称职与否的最关键因素之一。
根据日本联合工会2002年6月的调查,日本有将近半数的工薪阶级经常为公司“无偿”加班,而每人每月无偿加班的时间高达29. 6小时,比1998年高出4.6小时。日本社会经济生产性本部和日本经济青年协议会在2003年联合进行的一个调查调研报告显示,他们调研了日本74家公司、3700名高中毕业以上的新进职员,在被问到要在“加班”与“约会”间做一选择时,有78.5 %的人选择加班,创该调查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可见,加班在日本人心目中得到超乎想象的认同感。日本社会学家岩间夏树教授就指出,一个个宛如现代阿信再用 “勤奋”二字如今已是低估日本人的工作状况。日语中的“猛烈社员”,才是形容日本上班族戮力从公的恰当字眼。28岁的台湾三菱商事机械部襄理北中刚史,就是这一“猛烈社员”的典型例子。他每天从早上8点就开始上班,一直工作到晚上9点,而且这还是“事情较少”的状况。碰到公司旺季忙碌的时候,则要从早上8点一直工作到晚上12点,都是司空见惯的。
当然,如此超负荷的工作强度也导致日本这个国家经常性出现因工作而出现“过劳死”和自杀现象。日本是毫无争议的自杀冠军,这一点我在“记日本农相之死”一文中,就有详细论述。为了制止日本人普遍的过劳死和自杀问题,许多日本企业为此真是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比如,到下班一小时后,会用公司的广播“亲切”地提醒大家,加班已经一小时了,该是关电脑和收拾回家的时候了。派往海外的工作人员必须把血压控制在一定范围,超过范围就会“遣送回国”。海外工作人员必须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3点量两次血压,并记录下来传真给日本的公司总部。日本方面据此来决定是否把他调回去国内工作。有些公司甚至把降低员工加班时间写入经理的岗位要求之中,如果所在科室的员工每月平均加班时间超过30个小时,科长必须想办法来降低,否则将被扣发奖金。不过,有些员工为了降低经理的压力,“故意”少报加班时间,明明加班40个小时,却写成20个小时。这些企业的措施并没有削减日本人的工作热情,因加班加点导致的过劳死和自杀率依然居高不下,并有上升趋势。最近,日本政府为了减少自杀人群,甚至制定了具体的对策和量化标准,计划在未来的10年内把日本的自杀人数减少到1/4。除此之外,日本政府又准备通过修改《劳工安全法》,以法律形式强迫日本企业将每个月加班时间超过100个小时的员工送往医院,接受全面的心理和生理诊断治疗。
这可真是我们在国内闻所未闻的怪事:明明是为了工作,为了公司,却还要被送往医院接受心理治疗。但是,背后折射的恰恰是国人对工作的热情不足以及日本人对工作过度投资的悬殊。也正是日本人对工作的过度投资,堆积出日本在战后满目苍痍的废墟上,在自然资源匮乏和制度阉割的社会抑止背景下,重新创造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奇迹。客观地说,如果我们排斥日本在清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谋取的巨大经济利益,那么他们在明治维新初期的经济起飞动力则也是来自于日本人阿信式的勤劳。总之,对于日本的崛起来说,勤奋努力是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