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8日木曜日

使用正则表达式验证进行验证

只能输入数字:“^[0-9]*$”
只能输入n位的数字:“^d{n}$”
只能输入至少n位数字:“^d{n,}$”
只能输入m-n位的数字:“^d{m,n}$”
只能输入零和非零开头的数字:“^(0|[1-9][0-9]*)$”
只能输入有两位小数的正实数:“^[0-9]+(.[0-9]{2})?$”
只能输入有1-3位小数的正实数:“^[0-9]+(.[0-9]{1,3})?$”
只能输入非零的正整数:“^+?[1-9][0-9]*$”
只能输入非零的负整数:“^-[1-9][0-9]*$”
只能输入长度为3的字符:“^.{3}$”
只能输入由26个英文字母组成的字符串:“^[A-Za-z]+$”
只能输入由26个大写英文字母组成的字符串:“^[A-Z]+$”
只能输入由26个小写英文字母组成的字符串:“^[a-z]+$”
只能输入由数字和26个英文字母组成的字符串:“^[A-Za-z0-9]+$”
只能输入由数字、26个英文字母或者下划线组成的字符串:“^w+$”
验证用户密码:“^[a-zA-Z]w{5,17}$”正确格式为:以字母开头,长度在6-18之间,

只能包含字符、数字和下划线。
验证是否含有^%&',;=?$"等字符:“[^%&',;=?$x22]+”
只能输入汉字:“^[u4e00-u9fa5],{0,}$”
验证Email地址:"^[^@]([a-zA-Z_0-9.])+@([a-zA-Z_0-9.])+[^@]$"
验证InternetURL:“^http://([w-]+.)+[w-]+(/[w-./?%&=]*)?$”

验证电话号码:“^((d{3,4})|d{3,4}-)?d{7,8}$”

asp.net里面自带的验证Email地址:\w+([-+.]\w+)*@\w+([-.]\w+)*\.\w+([-.]\w+)*

只能输入数字与符号“-” ^[\d\-]+$

只能输入数字、英文、下划线、中杠线 [\w\-]+

2010年1月27日水曜日

Struts2拦截器中操作Action

public String intercept(ActionInvocation invoker) throws Exception {

ActionContext ctx = invoker.getInvocationContext();
Object action = invoker.getAction();
String actionStr = action.toString();

//取得request和response 对象
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 ServletActionContext.get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 ServletActionContext.getResponse();

//取得当前URL
Enumeration qnames= request.getParameterNames();
String qstring="";
while(qnames.hasMoreElements()){
String qname=(String)qnames.nextElement();
String[] qvalues=request.getParameterValues(qname);
for(int j= 0;j< qvalues.length;j++){
if(!qnames.hasMoreElements()&&j==qvalues.length-1){
qstring=qstring+java.net.URLEncoder.encode(qname)+"="+java.net.URLEncoder.encode(qvalues[j]);
}else{
qstring=qstring+java.net.URLEncoder.encode(qname)+"="+java.net.URLEncoder.encode(qvalues[j])+"&";
}

}
}
String referer= request.getHeader("Referer");
String refurl = null;
if(!CommonUtil.isInvalid(referer)&&referer.endsWith(".do")){
refurl= referer;
}else{
if(CommonUtil.isInvalid(qstring)){
refurl= referer;
}else{
refurl= referer+"&"+qstring;
}
}
System.out.println("##################################refurl="+refurl);

//取得当前Action名
String name = invoker.getInvocationContext().getName();
//取得当前namespace
String namespace = invoker.getProxy().getNamespace();
if ((namespace != null) && (namespace.trim().length() > 0)) {
if ("/".equals(namespace.trim())) {
} else {
namespace += "/";
}
}
//取得当前URL
String URL = namespace + invoker.getProxy().getActionName();
URL += ".do";

//遍历request中getParameter中所有参数
Map parameterMap = request.getParameterMap();
Iterator iter = parameterMap.entrySet().iterator();

while (iter.hasNext()) {
Map.Entry entry = (Map.Entry) iter.next();
String key = (String)entry.getKey();
String value = (String)request.getParameter(key);
//System.out.println("#############"+key+"="+request.getParameter(key));
if(!StringOperateUtil.urlRewriteCheck(key, value)){
return "urlRewrite";
}
}

}

2010年1月14日木曜日

Spring三种注入IOC注入方式

1.Type1 接口注入
我们常常借助接口来将调用者与实现者分离。如:
public class ClassA {
private InterfaceB clzB;
public doSomething() {
Ojbect obj =
Class.forName(Config.BImplementation).newInstance();
clzB = (InterfaceB)obj;
clzB.doIt();
}
……
}
上面的代码中,ClassA依赖于InterfaceB的实现,如何获得InterfaceB实现类的实例?传统的方法是在
代码中创建InterfaceB实现类的实例,并将起赋予clzB。
而这样一来,ClassA在编译期即依赖于InterfaceB的实现。为了将调用者与实现者在编译期分离,于是有
了上面的代码,我们根据预先在配置文件中设定的实现类的类名(Config.BImplementation),动态
加载实现类,并通过InterfaceB强制转型后为ClassA所用。这就是接口注入的一个最原始的雏形。
而对于一个Type1型IOC容器而言,加载接口实现并创建其实例的工作由容器完成。
如下面这个类:
public class ClassA {
private InterfaceB clzB;
public Object doSomething(InterfaceB b) {
clzB = b;
return clzB.doIt();
}
……
}
在运行期,InterfaceB实例将由容器提供。
Type1型IOC发展较早(有意或无意),在实际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即使在IOC的概念尚未确立时,这样的
方法也已经频繁出现在我们的代码中。
下面的代码大家应该非常熟悉:
public class MyServlet extends HttpServlet {
public void doGet(
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
……
}
}
这也是一个Type1 型注入,HttpServletRequest和HttpServletResponse实例由Servlet Container
在运行期动态注入。
另,Apache Avalon是一个较为典型的Type1型IOC容器。

2.Type2 设值注入
在各种类型的依赖注入模式中,设值注入模式在实际开发中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其中很大一部分得
力于Spring框架的影响)。
在笔者看来,基于设置模式的依赖注入机制更加直观、也更加自然。Quick Start中的示例,就是典
型的设置注入,即通过类的setter方法完成依赖关系的设置。


3.Type3 构造子注入
public class DIByConstructor {
private final DataSource dataSource;
private final String message;
public DIByConstructor(DataSource ds, String msg) {
this.dataSource = ds;
this.message = msg;
}
……
}
构造子注入,即通过构造函数完成依赖关系的设定,如:
可以看到,在Type3类型的依赖注入机制中,依赖关系是通过类构造函数建立,容器通过调用类的构
造方法,将其所需的依赖关系注入其中。
PicoContainer(另一种实现了依赖注入模式的轻量级容器)首先实现了Type3类型的依赖注入模式。


几种依赖注入模式的对比总结
接口注入模式因为历史较为悠久,在很多容器中都已经得到应用。但由于其在灵活性、易用性上不如
其他两种注入模式,因而在IOC的专题世界内并不被看好。
Type2和Type3型的依赖注入实现则是目前主流的IOC实现模式。这两种实现方式各有特点,也各具
优势(一句经典废话J)。

Type2 设值注入的优势
1. 对于习惯了传统JavaBean开发的程序员而言,通过setter方法设定依赖关系显得更加直
观,更加自然。
2. 如果依赖关系(或继承关系)较为复杂,那么Type3模式的构造函数也会相当庞大(我们需
要在构造函数中设定所有依赖关系),此时Type2模式往往更为简洁。
3. 对于某些第三方类库而言,可能要求我们的组件必须提供一个默认的构造函数(如Struts
中的Action),此时Type3类型的依赖注入机制就体现出其局限性,难以完成我们期望的功
能。

Type3 构造子注入的优势:
1. “在构造期即创建一个完整、合法的对象”,对于这条Java设计原则,Type3无疑是最好的
响应者。
2. 避免了繁琐的setter方法的编写,所有依赖关系均在构造函数中设定,依赖关系集中呈现,
更加易读。
3. 由于没有setter方法,依赖关系在构造时由容器一次性设定,因此组件在被创建之后即处于
相对“不变”的稳定状态,无需担心上层代码在调用过程中执行setter方法对组件依赖关系
产生破坏,特别是对于Singleton模式的组件而言,这可能对整个系统产生重大的影响。
4. 同样,由于关联关系仅在构造函数中表达,只有组件创建者需要关心组件内部的依赖关系。
对调用者而言,组件中的依赖关系处于黑盒之中。对上层屏蔽不必要的信息,也为系统的
层次清晰性提供了保证。
5. 通过构造子注入,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构造函数中决定依赖关系的注入顺序,对于一个大量
依赖外部服务的组件而言,依赖关系的获得顺序可能非常重要,比如某个依赖关系注入的
先决条件是组件的DataSource及相关资源已经被设定。

2010年1月3日日曜日

tomcat 的jvm 内存溢出问题的解决

tomcat 的jvm 内存溢出问题的解决

最近在熟悉一个开发了有几年的项目,需要把数据库从mysql移植到oracle,首先把jdbc的连接指向mysql,打包放到tomcat里面,可以跑起来,没有问题,可是当把jdbc连接指向oracle的时候,tomcat就连续抛java.lang.OutOfMemoryError的错误,上网 google了一下,了解了一下tomcat的运行机制,也解决了问题,share出来,以备查。

1、首先是:java.lang.OutOfMemoryError: Java heap space

解释:

Heap size 设置

JVM 堆的设置是指java程序运行过程中JVM可以调配使用的内存空间的设置.JVM在启动的时候会自动设置Heap size的值,其初始空间(即-Xms)是物理内存的1/64,最大空间(-Xmx)是物理内存的1/4。可以利用JVM提供的-Xmn -Xms -Xmx等选项可进行设置。Heap size 的大小是Young Generation 和Tenured Generaion 之和。
提示:在JVM中如果98%的时间是用于GC且可用的Heap size 不足2%的时候将抛出此异常信息。
提示:Heap Size 最大不要超过可用物理内存的80%,一般的要将-Xms和-Xmx选项设置为相同,而-Xmn为1/4的-Xmx值。

解决方法:

手动设置Heap size
修改TOMCAT_HOME/bin/catalina.bat,在“echo "Using CATALINA_BASE: $CATALINA_BASE"”上面加入以下行:

Java代码
set JAVA_OPTS=%JAVA_OPTS% -server -Xms800m -Xmx800m -XX:MaxNewSize=256m
set JAVA_OPTS=%JAVA_OPTS% -server -Xms800m -Xmx800m -XX:MaxNewSize=256m


或修改catalina.sh
在“echo "Using CATALINA_BASE: $CATALINA_BASE"”上面加入以下行:
JAVA_OPTS="$JAVA_OPTS -server -Xms800m -Xmx800m -XX:MaxNewSize=256m"

2、其次是:java.lang.OutOfMemoryError: PermGen space

原因:

PermGen space的全称是Permanent Generation space,是指内存的永久保存区域,这块内存主要是被JVM存放Class和Meta信息的,Class在被Loader时就会被放到PermGen space中,它和存放类实例(Instance)的Heap区域不同,GC(Garbage Collection)不会在主程序运行期对PermGen space进行清理,所以如果你的应用中有很CLASS的话,就很可能出现PermGen space错误,这种错误常见在web服务器对JSP进行pre compile的时候。如果你的WEB APP下都用了大量的第三方jar, 其大小超过了jvm默认的大小(4M)那么就会产生此错误信息了。

解决方法:

1. 手动设置MaxPermSize大小
修改TOMCAT_HOME/bin/catalina.bat(Linux下为catalina.sh),在
Java代码
“echo "Using CATALINA_BASE: $CATALINA_BASE"”上面加入以下行:
set JAVA_OPTS=%JAVA_OPTS% -server -XX:PermSize=128M -XX:MaxPermSize=512m
“echo "Using CATALINA_BASE: $CATALINA_BASE"”上面加入以下行:
set JAVA_OPTS=%JAVA_OPTS% -server -XX:PermSize=128M -XX:MaxPermSize=512m


catalina.sh下为:

Java代码
JAVA_OPTS="$JAVA_OPTS -server -XX:PermSize=128M -XX:MaxPermSize=512m"
JAVA_OPTS="$JAVA_OPTS -server -XX:PermSize=128M -XX:MaxPermSize=512m"



另外看到了另外一个帖子,觉得挺好,摘抄如下:
分析java.lang.OutOfMemoryError: PermGen space

发现很多人把问题归因于: spring,hibernate,tomcat,因为他们动态产生类,导致JVM中的permanent heap溢出。然后解决方法众说纷纭,有人说升级 tomcat版本到最新甚至干脆不用tomcat。还有人怀疑spring的问题,在spring论坛上讨论很激烈,因为spring在AOP时使用 CBLIB会动态产生很多类。

但问题是为什么这些王牌的开源会出现同一个问题呢,那么是不是更基础的原因呢?tomcat在Q&A很隐晦的回答了这一点,我们知道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是由一个更基础的问题产生。

于是有人对更基础的JVM做了检查,发现了问题的关键。原来SUN 的JVM把内存分了不同的区,其中一个就是permenter区用来存放用得非常多的类和类描述。本来SUN设计的时候认为这个区域在JVM启动的时候就固定了,但他没有想到现在动态会用得这么广泛。而且这个区域有特殊的垃圾收回机制,现在的问题是动态加载类到这个区域后,gc根本没办法回收!


对于以上两个问题,我的处理是:

在catalina.bat的第一行增加:

Java代码
set JAVA_OPTS=-Xms64m -Xmx256m -XX:PermSize=128M -XX:MaxNewSize=256m -XX:MaxPermSize=256m
set JAVA_OPTS=-Xms64m -Xmx256m -XX:PermSize=128M -XX:MaxNewSize=256m -XX:MaxPermSize=256m


在catalina.sh的第一行增加:

Java代码
JAVA_OPTS=-Xms64m -Xmx256m -XX:PermSize=128M -XX:MaxNewSize=256m -XX:MaxPermSize=256m

2010年1月1日金曜日

struts2拦截器概述

struts2拦截器概述

Struts2的拦截器和Servlet过滤器类似。在执行Action的execute方法之前,Struts2会首先执行在struts.xml中引用的拦截器,在执行完所有引用的拦截器的intercept方法后,会执行Action的execute方法。

Struts2拦截器类必须从com.opensymphony.xwork2.interceptor.Interceptor接口继承,在Intercepter接口中有如下三个方法需要实现:
void destroy();
void init();
String intercept(ActionInvocation invocation) throws Exception;

其中 intercept方法是拦截器的核心方法,所有安装的拦截器都会调用这个方法。在Struts2中已经在struts-default.xml中预定义了一些自带的拦截器,如timer、params等。如果在标签中继承struts-default,则当前 package就会自动拥有struts-default.xml中的所有配置。代码如下:

...
在struts-default.xml中有一个默认的引用,在默认情况下(也就是中未引用拦截器时)会自动引用一些拦截器。这个默认的拦截器引用如下:




















dojo\..*



input,back,cancel,browse


input,back,cancel,browse



上面在defaultStack中引用的拦截器都可以在中不经过引用就可以使用(如果在中引用了任何拦截器后,要使用在defaultStack中定义的拦截器,也需要在中重新引用,在后面将详细讲解)。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简单的拦截器的使用方法。

一、记录拦截器和execute方法的执行时间(timer)
???? timer是Struts2中最简单的拦截器,这个拦截器对应的类是com.opensymphony.xwork2.interceptor.TimerInterceptor。它的功能是记录execute方法和其他拦截器(在timer后面定义的拦截器)的intercept方法执行的时间总和。如下面的配置代码所示:






由于在timer后面没有其他的拦截器定义,因此,timer只能记录execute方法的执行时间,在访问first动作时,会在控制台输出类似下面的一条信息:

信息: Executed action [/test/first!execute] took 16 ms.

在使用timer拦截器时,需要commons-logging.jar的支持。将logger引用放到timer的后面,就可以记录logger拦截器的intercept方法和Action的execute方法的执行时间总和,代码如下:

????





大家可以使用如下的Action类来测试一下timer拦截器:

package action;

import com.opensymphony.xwork2.ActionSupport;

public class FirstAction extends ActionSupport

{
public String execute() throws Exception

{
Thread.sleep(1000); // 延迟1秒
return null;
}

}

如果只记录execute方法的执行时间,一般会输出如下的信息:

信息: Executed action [/test/first!execute] took 1000 ms.

二、通过请求调用Action的setter方法(params)

当客户端的一个form向服务端提交请求时,如有一个textfield,代码如下:






在提交后,Struts2将会自动调用first动作类中的setName方法,并将name文本框中的值通过setName方法的参数传入。实际上,这个操作是由params拦截器完成的,params对应的类是com.opensymphony.xwork2.interceptor.ParametersInterceptor。由于params已经在defaultStack中定义,因此,在未引用拦截器的中是会自动引用params的,如下面的配置代码,在访问first动作时,Struts2是会自动执行相应的setter方法的。



... ...



但如果在中引用了其他的拦截器,就必须再次引用params拦截器,Struts2才能调用相应的setter方法。如下面的配置代码所示:






三、通过配置参数调用Action的setter方法(static-params)
static-params拦截器可以通过配置标签来调用Action类的相应的setter方法,static-params拦截器对应的类是com.opensymphony.xwork2.interceptor.StaticParametersInterceptor。
下面配置代码演示了如何使用static-params拦截器:




比尔




如果first动作使用上面的配置,在访问first动作时,Struts2会自动调用setWho方法将“比尔”作为参数值传入setWho方法。

四、使用拦截器栈
为了能在多个动作中方便地引用同一个或几个拦截器,可以使用拦截器栈将这些拦截器作为一个整体来引用。拦截器栈要在标签中使用和子标签来定义。代码如下:











比尔




可以象使用拦截器一样使用拦截器栈,如上面代码所示。



public class AuthorityInterceptor extends AbstractInterceptor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358600090729208361L;

//拦截Action处理的拦截方法
public String intercept(ActionInvocation invocation) throws Exception {
// 取得请求相关的ActionContext实例
ActionContext ctx=invocation.getInvocationContext();
Map session=ctx.getSession();
//取出名为user的session属性
String user=(String)session.get("user");
//如果没有登陆,或者登陆所有的用户名不是aumy,都返回重新登陆
if(user!=null && user.equals("aumy")){
return invocation.invoke();
}
//没有登陆,将服务器提示设置成一个HttpServletRequest属性
ctx.put("tip","您还没有登录,请登陆系统");
return Action.LOGIN;
}
}


"-//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DTD Struts Configuration 2.0//EN"
"http://struts.apache.org/dtds/struts-2.0.dtd">





/login.jsp
/error.jsp
/welcome.jsp


/qurey.jsp








class="com.aumy.struts.example.intercepter.AuthorityInterceptor"
name="authority"/>












/login.jsp


method="show">
/show.jsp


method="add">
/add.jsp



struts2 重复提交拦截器用法 token与token-session

首先要在jsp的from标签里加入防重复提交标签, 生成如下的内容:(struts.token.name 标识哪个隐藏域存了 token 值)


注意自定义的表单域别重名了。它的作用是防止表单重复提交,每次加载页面 struts.token 的值都不一样,如果两次提交时该值一样,则认为是重复提交。此时要启用 TokenInterceptor(token) 拦截器,最好是也启用 TokenSessionStoreInterceptor(token-session) 拦截器,不然后台会出现错误提示:

2008-11-17 20:39:21 com.opensymphony.xwork2.interceptor.ParametersInterceptor setParameters
严重: ParametersInterceptor - [setParameters]: Unexpected Exception catched: Error setting expression 'struts.token' with value '[Ljava.lang.String;@1c2e163'
2008-11-17 20:39:21 com.opensymphony.xwork2.interceptor.ParametersInterceptor setParameters
严重: ParametersInterceptor - [setParameters]: Unexpected Exception catched: Error setting expression 'struts.token.name' with value '[Ljava.lang.String;@abaf8c'

但不影响使用。不过如果只有 token-session 拦截器却是不行的。

token 和 token-session 拦截器的启用,是在 struts.xml 配置文件中,既可以为包启用,也可以单独为某个 action 启用:

1) 为包启用 token 和 token-session











/login.jsp
/exception.jsp

............................................................................

2) 为 Action 启用 token 和 token-session





/login.jsp
/exception.jsp


............................................................................


注意 token、token-session 和 defaultStack 的顺序要保证,还需要加上名为 "invalid.token" 的 result,当发现重复提交时转向到这个逻辑页,如 /exception.jsp,在 /exception.jsp 加上 在出现重复提交时就会提示:The form has already been processed or no token was supplied, please try again.


token: 在活动中检查合法令牌(token), 防止表单的重复提交;
token-session: 同上, 但是在接到非法令牌时将提交的数据保存在session中;